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做到西部地區的經濟和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并明確提出9項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分析人士認為,西部地區基建、資源、能源等相關行業有望借《規劃》出臺再獲政策扶持。
《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突出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規劃》獲批后,隨著地方政策相繼出臺,西部大開發將進一步加快,由此帶動客、貨運市場的繁榮,與之密切相關的商用車行業也將受益。
客運量大幅增長
新疆四運集團公司位于新疆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趙亞北介紹,集團近幾年的客流量以40%以上的速度在提升,經營收入從2008年的4700萬元,到2009年的9000多萬元,再到2010年的1.27億元,2011年突破1.5億元。
這要歸功于西部大開發帶來的經濟增長。盡管去年國內經濟總體放緩,通貨膨脹矛盾突出,但西部大開發及國家給予邊疆地區的優惠政策,再加上新疆地大物博、礦產豐富,有待開發的項目很多,這些都帶來了信息流和資金流,也帶動了客流增長。
“新疆近幾年都保持著較快發展,帶動大多行業往上走,包括客運行業。比如內地在限購,打壓房地產,而新疆還沒到那種程度,目前還處在建設高峰期。”趙亞北告訴記者,經濟發展使人民收入隨之提升,這又提升了客流量的增加。“今年巴州地區的客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他看來,西部大開發將使公司的客運業務在“十二五”期間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西部大開發的頭10年,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西部閉塞的狀況,物流更為通暢,人員出行更為便捷。西部大開發前,西部地區公路通車里程只有53.3萬公里,2009年達到147.7萬公里。“十一五”期間,西部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車里程、新增鐵路營業里程,分別達到36.5萬公里和8000公里。
而《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中,首條就是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構建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與此同時,努力提高西部地區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也是工作重點之一。這都將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客運量的增長。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青海農村公路計劃投資規模約為115億元,而根據相關規劃,這些投資將優先安排通村水泥路和鄉村便民橋建設,同時將重點照顧生態移民區、通自然村公路建設和農村公路連通工程。到“十二五”末,青海高速公路將達到3000公里,打通與四川、西藏、新疆的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實現通州高速化。
201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將重點實施50個重大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將突破2000億元,其中不少是民生工程。據寧夏發展改革委介紹,為進一步改善目前的交通狀況,為群眾出行等提供便利,寧夏將實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項目,完成投資125億元。
“西部大開發目前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滿足貨運,但更多是滿足客運。就像“村村通”公路一樣,基礎設施的建設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出于生存權和出行權的考慮,以縮小城鄉差別和東西部差距來部署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告訴《商用汽車新聞》記者。
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秀卿也表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現階段的發展導向,對于客運市場更有利。隨著西部地區的交通越來越便利,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旅游市場也將獲得很好的發展。 (責任編輯:龔磊)
貨運發展迅速
10多年前,物流在四川金橋物流董事長劉顯付腦海中的概念,還只是給貨運司機當“串串”,靠賣點信息賺中介費。2000年,西部大開發開始實施,四川物流迎來迅猛發展,10年來保持年均21%的增速。曾經的“串串”劉顯付也借此契機,將金橋物流公司做成了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的四川龍頭物流企業。
這10年里,劉顯付及其團隊基本完成了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建設,在120多個大中城市擁有物流網點,與10年前相比,銷售收入翻了10多倍。在他看來,自己從下崗工人成為四川龍頭物流企業的董事長,與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分不開。
此次《規劃》提出,將成都建設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按照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成都規劃打造“三環十二射”高速路網,爭取到2013年,市域高速公路里程達到776公里,形成至重慶2小時公路交通圈,至昆明、貴陽、西安8小時公路交通圈,全面形成輻射四川、暢接西部、通達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絡。劉顯付相信,在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機遇中,金橋物流將與四川物流產業一起實現飛躍。
“《規劃》批復后,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物流樞紐會加快建設。產業向西部轉移的趨勢也會促進貨運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外商也加大了投資力度,最近中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增速已超過東部地區。這會對物流市場布局造成影響。”戴定一分析道。
西部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和規劃,對全國干線運輸布局也帶來變化,中西部地區之間的交流及西部地區的出口,都給中長距離的干線運輸帶來新的增長點。而隨著西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會帶來區域配送、短途配送市場的發展。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的物流特點也在發生變化。西部多數省份資源豐富,輸出以大宗物資為主,運回來的則是一些加工品、生活用品等。“大體是這樣的運輸特點,出去的多,回來的少,回程空載率較高。”戴定一介紹說。
這將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深入而逐步轉變。“在過去的全國物流市場中,西部扮演著初級產品產地的角色。隨著當地工業的發展,原材料資源在本地深加工,往外輸送成品,這種不對稱的運輸結構有望得到改善。”戴定一表示。
《規劃》還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時期的鐵路建設奮斗目標。“我國的交通骨干網主要以鐵路為支撐,公路網作補充。鐵路建設在‘十二五’期間肯定要加快。而以鐵路干線為紐帶,像新疆、甘肅、四川等會有一些交通樞紐的布局,能促進周邊地區的資源向這些樞紐城市集中和整合。”戴定一認為,鐵路建設加快,也將帶動與之輔助的公路運輸。
或成商用車增長主力
“西部大開發使得經濟活動頻繁,消費增加及物資流通加速,再加上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帶動了整個客、貨運市場的發展。”業內分析人士楊再舜說道。而客、貨運市場的主要載體工具就是商用車,運輸市場繁榮必將帶動車輛需求的增加。
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此前表示,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改委將進一步實施有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在目前全國各地土地政策收緊的當口,對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土地政策,無疑是很大的支持。”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陳秀山表示。
“十二五”期間,中央在重大基礎建設項目上還要繼續向西部傾斜,在轉移支付和投資安排上也會如此。如此大的投資增長,必然對商用車尤其是卡車市場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
“從去年和今年各地的GDP數據看,東西部差距在縮小,說明西部經濟在高速發展。另一方面,近兩年出現的用工回流,也說明西部地區通過第一階段的開發已有一定基礎。由于東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比較明顯。《規劃》出來就相當于給西部大開發提供了更大的推力。”譚秀卿分析道,《規劃》對于商用車市場的影響是正面的。
譚秀卿認為,“十二五”期間,東部地區的保有量和市場發展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起伏。而西部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經濟增長或超過東部。因此,西部地區的商用車市場增速也將高于東部,成為商用車市場的亮點并不難,并很可能成為增長主力。 (責任編輯:龔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