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的馬拉松談判,東風雷諾項目終將落地。
日前,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公布了東風雷諾合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告稱,“該項目投資規模為72.10億元,生產基地將建設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黃金口。”與此同時,以 “武漢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名義的人員招聘公告,也見諸于汽車行業人才招聘網站上。
這項洽談了8年的合作項目終于在今年得以落地。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項目突然加速推進與雷諾近年來銷售業績下滑,甚至發生裁員、停產等事件有著必然的聯系。”為了扭轉歐洲市場的困局,雷諾必將希望寄托在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國市場上。
對于這一項目的進展情況,雷諾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 記者采訪時稱,“(合資)項目是雷諾集團總部的工作組負責的”,并拒絕置評。
環評信息發布
隨著這一環評信息的發布,東風雷諾合資項目的細節也被逐一曝光。有媒體報道稱,“合資工廠計劃在今年3月20日奠基,5月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未來雷諾還計劃于2017年在漢建設第二工廠,在漢整車總產能達到30萬輛,并制造60萬臺發動機。”
截至目前,東風和雷諾合資項目已經日漸清晰,但是雷諾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這一項目由雷諾集團的一支工作組在推進,我們并不了解最新進展。”
相對于雷諾中方對這一事件回避的態度,雷諾集團表現得更加積極。
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日前一名雷諾發言人曾表示,這一項目正按照計劃在推進,集團CEO戈恩對此次合作非常樂觀。對于媒體報道的任何數據雷諾方面都不作評論,關于談判的具體進展,也還不能向媒體透露。雷諾去年3月在北京車展前夕同東風簽署了備忘錄,計劃2012年年底完成最終協議,但有可能比這個時間提前或推遲。”雷諾寄望中國市場翻身
去年11月的廣州國際車展上,雷諾與東風即將合資的消息便最先被雷諾中國搶先釋放。雷諾中國執行總裁陳國章明確表示:“雷諾與東風合作國產的計劃不變,生產資質會借殼三江雷諾,不會另行申請。”
陳國章的這番表述被媒體解讀為:雷諾國產項目已經在提速。
此前,由于三江雷諾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存在,加上雷諾與東風對于合資生產基地選址一直未能達成共識,因此雷諾和東風的合資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推進。
此次雷諾不再固守堅持選址花都的決定,同意將生產基地建設在東風汽車的大本營武漢,也是出于自身解困的需要。“這主要是因為雷諾目前已經處于內外交困的地步。”汽車資深分析師張志勇認為。
數據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雷諾汽車銷量為596064輛,同比下滑5.8%;營業額同比下降13.3%,跌至84.5億歐元,雷諾的汽車零配件業務營業額也同比下降了14.4%。同時,雷諾還曾發生停產、工人罷工等多起事件。
雷諾全球業績的下滑與其在歐洲市場的持續低迷有著必然聯系。雷諾全球第二大市場巴西和第三大市場俄羅斯的發展仍無法抵消歐洲市場的急劇滑坡。相比之下,中國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最近普華永道發布汽車業分析報告就指出,從2011年到2018年,新興市場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增長貢獻率將達到83%。其中,中國將扮演重要角色。2013年中國輕型車銷量將保持10%的增速。2018年中國輕型車生產有望達到2730萬輛,與2011年的數字相比幾乎翻倍。
但是,雷諾在中國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有數據顯示,2011年雷諾在華的銷量為24275輛,這一數字僅為日產汽車在華銷量的2%;當年日產在華的銷量為124.77萬輛。
面對歐洲市場的持續低迷和中國市場的龐大空間,雷諾選擇加速推進國產項目自然就成了順利成章的事情。
電動車或為籌碼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認為:“東風目前已經有不少合資伙伴,產品系列已經相對豐富,業務結構已經相對清晰。而雷諾的產品和品牌,對于東風來說沒有較大的吸引力。”
事實亦是如此。10年前,雷諾曾與三江合資,試圖通過此次合資做大中國市場,提高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此次合作為雷諾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僅如此,雷諾和三江的合作僅涉及商用車,在我國的乘用車市場,雷諾一直以進口車形式銷售,銷量不多,且長期以科雷傲(車型 配置 圖片 報價)一款車型打天下,這導致品牌知名度、產品美譽度遠遠低于其同門兄弟日產和英菲尼迪。
“此次東風態度有所改變,很可能是雷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明華有道咨詢總監封士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猜測,“雷諾目前唯一的籌碼,就是其電動車。”
在雷諾看來,其電動車方面的研發技術和研發水平目前已經處于行業領先地步。早在2010年雷諾就曾明確表示,雷諾-日產已為電動汽車項目投資40億歐元,其電動車技術已經領先同行3年左右的時間。雷諾未來的目標是在未來1~2年推出4款電動汽車,4~5年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年產量計劃突破20萬輛。
據了解,截至2012年6月雷諾已經推出ZOE、TWIZY、風朗Z.E。和KangooZ.E。等4款量產電動車。在去年的北京車展上,戈恩對雷諾國產途徑也有所暗示:“雷諾有自己的電動汽車,不僅是其重要的資產,更是它進入中國市場重要的資本。”
“戈恩所謂的‘資本’應該不僅僅是政府規定的審批新合資工廠的條件之一,雷諾很可能以支持東風集團電動車技術發展作為條件,刺激東風推動雷諾國產項目的進一步推進。”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