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上,中汽協報告指出,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基本覆蓋絕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但中國境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呈現中國品牌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國獨資企業并存發展的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零部件企業總數超過10000家(規模企業不到6000家)。其中,外資背景企業(獨資45%,中外合資55%)占規模企業數的20%,但其市場份額高達70%以上。其中,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市場份額不足30%,其中90%的產品集中于中低端,且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而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90%。在發動機管理系統(包括電噴)、ABS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外資企業所占比例分別高達95%和90%以上。
報告指出,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包括面臨著全面提升質量的壓力和頂層設計缺失的困擾。這些企業在自主創新能力、產品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都難以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抗衡。
從報告來看,外國獨資、中外合資企業基本壟斷了關鍵和核心技術。從現狀來看,國家缺乏對汽車零部件產業戰略轉型升級的系統規劃,缺乏鼓勵和支持關鍵核心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的相關配套政策。需要清醒認識的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與整車的發展休戚相關,在發展整車的同時,必須認識到零配件產業的同步發展重要性,才能最終贏得國內市場,并在全球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