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元旦,所有的車主都會收到大紅包,總計超過2000億的費改稅讓利,將成為己丑年里車主們的第一件喜事。
從目前公布的燃油稅改革征求意見稿看,公路養路費等每年讓車主支出1500塊錢左右的費用鐵定取消,這一部分費用也就成為車主的紅利。并且,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下降,稅費改革采取“價內征收”,不會提高現行的燃油價格,車主的支出相對改革前并沒有增加。
費改稅之后,政府預計也將獲得4000億左右的財政收入。這也是在4萬億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減輕行政負擔和社會運行成本方面財政政策發揮的作用。
油價實質性下降
12月5日,在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束之高閣15年的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終于破繭而出,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且在短短的20多天后將付諸實施。
本次燃油稅改革的重點在于“價內征收”,也就是說,提高的稅額包含在現行油品價格之中,不是在價格之上再加一塊稅收。根據這一精神,政府所征收的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提高后,現行汽、柴油價格水平不提高。
這也意味著,如果目前的油品價格是6元/升,那么燃油稅改革后其仍舊是6元/升,征收的稅費實際上依靠油品價格的下調支撐。
征求意見稿初定,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
如果仍舊以6元/升的油品價格為例,將油價分解為基礎油價和燃油消費稅這兩部分,我們發現,基礎油價由調整前的5.8元/升下調至5元/升,下調幅度約為13.8%.
這也就是說,一旦燃油稅實施,對應的將是油品價格下調約13.8%,在實質上20多天后油價將調低。
長江證券研究員易俊豐對此表示,13.8%的下調幅度略低于此前市場預期20%,基礎油價下調之后對應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75美元/桶左右,這也意味著國內成品油價格仍有下降空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外普遍從價征收燃油稅不同,國內此次費改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一種變相“從量征收的燃油稅”。從刺激經濟角度而言,易俊豐認為從量征收燃油稅較之從價征收更有優勢:從量征收既滿足了“多用多繳、節能減排”的政策改革思路又不至于對長遠的汽車消費市場產生太大負面影響,從總體上而言此次改革考慮了多方面的利益得失。
讓利2000億啟動內需
如果單純從稅費改革的角度看待這次成品油價格下降,顯然沒有理解政府的苦心。
這次燃油稅費改革,最大的亮點在于,取消公路養路費等收費。征求意見稿初定,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逐步有序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據記者統計,2007年乘用車有4000多萬輛,每輛車每年的養路費大約需要1500元,這筆費用高達600億元。
而據長江證券估算,養路費等費用取消之后,對于客車可節約成本764億,貨車828億。不算水路取消的費用,用車一族節省下來的費用已經高達2192億元。
由于養路費的征收對所有排量乘用車大體一致,因此不同排量乘用車此次使用成本下降的幅度是一致的,這筆真金白銀純粹是還利于民,每個車主都可以從中受益。
這2000多億的紅利與此前的4萬億積極財政政策拉動內需的精神一脈相承。有車一族是消費力旺盛的群體,這一部分紅利的返還有利于促進車主的消費,也吸引更多的人買車。
政府或增加4000億收入
成品油價稅費改革通過消費稅來征收,那么意味著已經被劃定為中央稅種,由國稅部門征收。
據經濟學家武建東測算,預期2009年國家將因燃油稅改革增加4000億-6000億元稅收。國信測算的結果是,燃油稅取代養路費將給國家財政帶來700億-1000億元的盈余。據了解,燃油稅是國外稅收的重頭戲,而如果真的能帶來4000億的收入,對財政的貢獻也相當大。
據了解,這次調整稅額形成的稅收收入一律專款專用,主要用于替代取消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后的支出,補助各地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并對種糧農民、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扶持。
成本測算
商用車:節約一半支出,刺激交通需求
物流費用嚴重影響著區域之間貿易的進行,以養路費為主的六項收費一步到位取消,如長江證券研究員易俊豐所說,短期將大大降低商用車使用成本,極大地刺激交通需求。
據長江證券測算,養路費方面,通過研究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圈和中部地區各省的養路費征收標準,基本可以認為,客車的平均養路費為200元/噸/月,貨車的平均養路費為180元/噸/月。全國客車平均運管費為80元,附加費為1000元;貨車運管費為60元,附加費為220元。
據測算,在當前油價水平下,取消上述六項費用后,客車節約支出約56%,貨車節約支出27%.如果簡單假設總支出不變,客運需求將增長126%,貨運需求增長38%,短期對交通需求的刺激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