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付于武從技術角度闡述了實施國Ⅲ的行業意見,以及發展現狀問題。 業界有觀點認為,目前實施國Ⅲ排放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付于武對此認為:實際上現在遇到了一種矛盾,這種矛盾怎么解決,或者說怎么找到一個平衡點。現在全國實施國Ⅲ排放標準,而國際上發達國家已普遍實施Ⅴ,我們要符合上國際標準,這是我們巨大的任務。
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只是這七八年間的事情。2000年的時候我們實行國Ⅰ排放標準,事隔8年就已實施國Ⅲ,應該說我們標準的進步是非常快的。歐Ⅰ排放標準到歐Ⅲ排放標準的實施用了好幾十年的時間。
標準的實施,我們整個系統,制造商、石化行業及相關環境,能不能全部配套,這需要全面的協調。比如,現在油品面臨著升級換代,需要從工藝上解決煉制的問題,以滿足國Ⅲ的油品供應。這包括燃油、潤滑油以及添加劑的供應,而上述油品供應還存在著問題;汽車是一個各種技術的集成,比如汽車電子,電子控制部分,我們現在不掌握國Ⅲ技術,必須買,這就受制于人。我們要通過買技術、買電子元器件,買控制器來滿足國Ⅲ,這對自主品牌的發展不利。可以說,現在就是標準和系統產生了矛盾。
學會以及行業對此態度是什么呢?付于武認為就是我們承不承認市場的差別。中國汽車發展模式跟歐美日不一樣。中國汽車市場是一個以內需為主的市場,是差異化、多樣化的市場。中國這么大的差異化的市場,是不是都要實施國Ⅲ?因為國Ⅲ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汽車的價格上漲,老百姓能不能買得起?或者說有沒有必要這么快實施國Ⅲ?
付于武對此建議:上半年的乘用車,商用車有的都增長很快,尤其是卡車,趕快就利用這個時間銷售,因為國Ⅲ實施后車價提高,可能會影響銷量情況。但是往后看,根本的東西沒有解決,原來希望有更長的緩沖期,以滿足階段的不同需要,但是行業和環保部門協調的結果就是半年。中國國情造成了差異,快速發展造成了很多方面的不平衡,我們有時候只能用緩沖,實事求是,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政策來對待。實施時間表要符合國情,和行業的現狀相對應,如果過于超前,企業也達不到。
談及現在企業的準備情況如何,付于武談道,現在企業在急速準備,企業還是很認真的,因為到時候上不了環保目錄,真的賣不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