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由于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國內汽車產品進口配額增加,同時,由于國內汽車市場形勢大好,產銷量猛增,但國產零部件又不能全面滿足國內汽車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高檔豪華乘用車、特殊用途專用車零部件短缺,使得零部件進口量增加較快。在出口方面,近幾年來,由于一些國外零部件企業紛紛來華合資或獨資建廠生產汽車零部件,國內零部件企業也紛紛引進技術,開發生產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產品,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對外出口也在不斷增加。
進出口形勢及問題
根據商務部的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出口總額比2002年增加了93.04%,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進口62.64億美元,同比增長111.71%,進口金額遠遠大于出口金額,貿易逆差達到近30億美元。進口來源國家主要是美國、德國、日本等。進口汽車零部件中主要種類是車身用零件和變速箱,兩者合計超過45%。進口變速箱、安全氣囊、噴射系統等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配件,主要是由于這些產品產量未能達到一定規模,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只能依賴進口滿足組裝、維修需要。另外,這些產品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要求。
2003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32.52億美元,增長32.1%,出口國家超過100個。今年1—2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8.7億美元,同比增長39.9%。
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已經成為汽車產品出口的主力軍,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金額大大高于整車、整機出口;在以勞動密集型、中低技術含量產品為主的同時,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出口也有一定的發展;發達國家、汽車生產大國成為我國主要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國。亞洲、北美和歐洲是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場,與此同時,對中東、南美、非洲等一些新興市場的開拓也取得了成效;在國外建廠、收購國外企業的現象已經出現。如萬向錢潮收購美國GBC公司(主要供應萬向節);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產品返銷出口成為出口主力軍之一。
在出口產品中,主要是汽車輪胎、電子儀器儀表、制動器、車輪、減震器等,五者合起來占到總出口比例的65%以上。一批產品如汽車電器、制動器、鋁車輪、汽車線束、等速萬向節剎車片等,在世界上已經占有了重要地位。
但是零部件出口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些零部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雖然有價格優勢,但在產品質量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某些產品質量控制能力不足,產品開發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產的經驗,導致其出口產品質量差。
大多數企業開始重視國際市場,但由于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的火爆,有些零部件企業只顧國內市場而忽視了國際市場的開拓,使得我國零部件產品出口額在世界汽車及零部件市場所占份額很小。
零部件生產企業外向度低,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量非常少,國內目前的電控汽車零部件產品,如電噴發動機等,其核心部件都是國外獨資或合資公司制造匹配,這些外資企業在我國生產的主要目的只是滿足我國國內需要。而國內零部件大多數企業自身結構不合理,規模不大但工藝門類齊全,專業化水平低,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電子類產品比例較低,使得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規模較小。
對策建議
首先,在分析我國主要汽車零部件產品競爭力狀況的基礎上,應該將零部件產品細分,再分類確定發展目標,對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生產企業重點扶持。
原國家經貿委曾經對60種汽車關鍵零部件產品進行定量的競爭力分析,并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競爭強的零部件產品,第二類為競爭力與國外接近的零部件產品,第三類為目前競爭力弱的零部件產品。建議對第一類產品要堅持扶優扶強的方針,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規模化生產,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積極擴大出口,進入全球配套體系。這類產品中的低檔次、簡單加工產品,由于在成本上競爭極其激烈,國內國有企業已經無法承受,大多在民營企業和個體企業生產,因此骨干零部件企業應該逐步轉出。第二類零部件雖然競爭力尚不強,但是應加快與國外零部件企業的合作,在滿足國內配套需要的同時,盡快進入國際配套體系。第三類目前競爭力較弱的產品,由于大多數是剛起步的高技術產品,投資大,風險大,目前無法與國外競爭,但是要通過合資、引進技術或組織聯合攻關,逐步發展。
第二,要研究建立零部件分層次配套體系,鼓勵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向大而全和小而專兩個方向發展。
國外零部件工業巨頭已經發展成系統供應商,壟斷了跨國汽車集團的OEM配套市場,國內尚沒有這類企業,短期內也難以形成,因此應首先在國內發展為國內整車企業提供系統集成的零部件集團,同時發展針對國際第二層配套能力。按專業化分工,大力發展國內第二、三層次零部件企業。要逐步形成相對集中的生產能力,即一兩個廠包攬一兩個零部件的全國市場,即小而專。
第三,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支持零部件企業聯合重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創造自己的品牌。
國家應當出臺統一的專項政策支持汽車零部件出口的發展,鼓勵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國外設立分公司,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國家還可以扶持那些已經通過國際認證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視其出口量大小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
第四,加強技術開發,促進技術創新。為適應汽車和零部件同步開發和系統開發的要求,適應汽車產品應用電子、信息、網絡等技術的要求,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加大產品開發資金的投入,提高零部件自主創新的能力,使零部件的開發真正成為整車開發的一部分,實現與整車廠共同發展。(劉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