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長期看,中國經濟發展向上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和整個宏觀經濟息息相關的重卡行業必然會迎來久違的復蘇。和以往一樣,馬純濟對未來重卡市場的走向依然看好,但這一次,馬純濟更顯輕松。
4月的上海,已明顯具有了春的氣息。
特別是在新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車展,全球首發的新車、喧鬧的人流、讓這座中國經濟的龍頭城市更顯鼎盛之勢。
事實也正是如此,就在全球經濟繼續呈現下滑之時,中國的經濟已呈現出明顯的止跌回升之勢。特別是汽車產業——這個每年具有接近9000億元(2008年數據)產值的經濟引擎在三月喜迎小揚春,產銷首超106萬輛,問鼎全球第一。但令人遺憾的是,重卡行業卻依然沒有止跌回穩,同比大幅下挫36%。
“這種局面不會永遠存在,我相信未來,中國的重卡市場一定會出現好轉。”在上海國際車展期間, 中國重汽董事長馬純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事實上, 從長期上看,中國經濟基本面向上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而和整個宏觀經濟息息相關的重卡行業必然也會迎來久違的復蘇。和以往一樣,馬純濟對未來依然看好,但這一次的語調言語卻多少透露著一絲輕松。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在記者采訪前的幾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剛剛公布了3月的中國汽車銷售數據。從數據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馬純濟語調輕松的原因所在。2009第一季度,中國重汽以31855輛的銷售數據不僅遠遠跑贏于整個重卡的大盤,而且以31.29%的市場占有率高居榜首,雖然和去年同期32447的數據還差1.80%,但和整個重卡行業下跌39.16%的幅度相比,馬純濟帶領的中國重汽這個團隊應該可以高枕無憂、繼續向前了。
“我始終堅持我的觀點,第一、不要懷疑我們的市場潛力巨大。重要的是,給你一個支點,你是否能翹動地球?第二,不要懷疑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相信我們的政府會采取措施拯救它,現在我們不是已經看到了成效嘛!第三,不要懷疑自身的實力,要充分相信自己。我想,只要這三點信心樹立起來了,我們一定會披荊斬棘、否極泰來。”即便是在經濟危機嚴重的半年前,成竹在胸的馬純濟也依然表面輕松。盡管當時,中國重汽每月的銷售相比較2008年的上半年,跌幅已超過了四成,但半年不到,中國重汽已率先于同行業,提前步入了上升期。
面對困難,中國重汽的發展,得益于集團堅持的“科學發展、理性經營、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的企業核心理念。在馬純濟看來,市場的低迷正是企業擴大領先、實現發展目標的良好契機。“我想說的是,無論行業走勢如何,中國重汽都會力爭抓住市場,進行提升。始終堅定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信念。今年行業不景氣,但我們還是要力爭完成今年的奮斗目標,全年實現產銷重型汽車12.5萬輛,確保比去年略有增長。但一個企業的發展不能只看中經濟指標的高低,更重要的是還要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企業機制改革的深淺,只有這樣才能防范風險。”馬純濟話題一轉。
“近幾年來,中國重汽已累計投入了80多億元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中國重汽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都是在預測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的。這就保證了企業的投入有了較高的投入產出比。”馬純濟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中國重汽著力于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設并形成長效機制。近幾年來所做的任何重大決策,都是經過了上上下下領導多次的反復討論與研究,從沒有出現過任何重大的決策失誤。正是由于這些細致周密的積累積淀,才使得中國重汽在危機重壓之下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好局面。以至于今年胡錦濤主席和吳邦國委員長來中國重汽視察時,也對中國重汽持續穩定的發展和積極務實的工作作風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事實不正是如此嘛!
多年以來,中國重汽正是得益于始終堅持把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才得以一直引領了中國重汽一往直前。
2008年中期,雖然EGR發動機引發了中國重卡行業的一片質疑,但反過來看,誰又能否認中國重汽其中的功勞呢?EGR一是使中國重汽的產銷及占有率大幅度地提高;二是將中國國三重卡的價格增長減少了七成;三是也讓海外發動機巨頭被迫降低了核心零部件的銷售價格。
2008年年底,即便頂著經濟危機加重的風險,中國重汽還是再一次扮演了弄潮兒的角色。一是在12月19日上市了搭載了AMT手自一體變速箱的HOWO-A7系列重卡,使企業順利突破了自動變速器的產業化“魔咒”,再一次走在了其他競爭對手的前面;二是以飛快的速度全資控股了具有50年歷史的山西大同齒輪有限公司。這樣,中國重汽以其整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生產研發為一體,率先在國內集團化運作。
“中國重汽就是這樣,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要把長遠的發展考慮進去,不急功近利。不斷加強與金融單位及客戶之間的合作,堅定不移地實施自主創新,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找出自身的風險控制點,強化風險的控制措施,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由‘管’到‘理’的有效轉變。這或許就是中國重汽在面臨金融危機的時候依然沒有停止發展的原因所在吧。”
“今年的上海國際汽車展意義不同于往年。在這樣的背景下參展,中國重汽集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展示中國重汽近兩年來自主研發的整車和總成產品的實力,向業界傳遞中國重汽能夠克服危機、堅持發展的信心。“在未來的三五年內,中國重汽要全面實現企業的市場運作機制、管理流程、人才結構等全方位的提升,以使企業的品牌及形象全面與國際接軌。促進國家的重卡行業整體水平全面提升。”
也正是基于中國重汽一如既往的良好表現,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馬純濟及所其所帶領的中國重汽會有一個可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