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這兩年來可謂沖擊不斷,去年經歷了鋼價大幅上漲,今年又遭遇有色金屬價格大幅飆升。雖然作為原材料的銅、鋁等有色金屬在整個汽車制造中所占比例不大,但過山車般的漲價也讓企業有些吃不消。
“有色金屬漲價對汽車行業影響挺大的。”國泰君安證券的汽車行業研究員張欣告訴記者,根據上市公司一季報的數據進行綜合測算,銅、鋁等有色金屬原材料漲價導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成本平均上漲了3%到5%。
行業整體盈利向好
不過,“上市公司業績并未受到很大影響。”張欣分析說,雖然汽車行業面臨有色金屬等原材料成本高企、加息4.84%、產品不斷降價等不利因素的沖擊,但仍有不少有利因素抵消了部分壓力,支持行業業績向好。
具體而言,2006年人民幣升值、關稅下降8%使得汽車行業上市公司能夠獲得8%到10%的收益,同時鋼材價格走勢企穩,特別是汽車用量較大的中厚板價格還有所下降,而且有色金屬的用量在整個汽車行業中比例不是很高,“里里外外算下來,汽車行業最終還是可以獲得正向收益,估計能有5%的增長。”張欣對記者表示,這從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中可以得到證實。數據顯示,2006年第一季度汽車業盈利達153億元,同比增長87.4%。”
“總體來看,整車企業的成本壓力不是很明顯,而零部件行業所面臨的壓力要遠大于整車,此外,有色金屬漲價對摩托車廠商也有一定影響。”張欣指出。一位業內人士也透露,整車廠商只有在成本上升15%以上的時候才會考慮降低原材料漲價壓力。
零部件廠商負重前行
上述說法在一些汽車零部件廠商的年報和一季報中已有所體現。多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均在年報中表示“原材料的持續上漲增加了公司的生產成本,使得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也影響了公司的經營業績。”
而根據天相系統的統計,使用有色金屬作原材料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中,只有G航天(行情,論壇)等少數幾家公司一季度毛利率較年報中有所上升,其余90%的公司毛利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均超過5%,高者甚至近50%。
“今年以來銅價漲了30%,而鋁、銅等有色金屬在公司成本中占50%以上,我們的壓力非常大。”一家主營活塞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現在有色金屬一天一個價,我們也沒法計算到底影響有多大,只能從各種途徑想辦法。”
據他透露,公司一方面從內部挖潛,盡量提高技術標準,提高產品成品率,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在積極跟下游廠商洽談提價,“現在幾個老總都在外面談提價,但也很困難。”此外,公司也在尋求其他替代品,如用鍛鋼來代替鋁。
另一家主營柴油機的上市公司有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公司成本構成中,鋁占到10%,近來原材料鋁的價格也“鋁創新高”,預計將導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下降2%以上。公司正在通過內部消化降低材料成本、讓供應商幫助消化等方式來應對漲價壓力。
“面臨原材料漲價,關鍵看零部件廠商能不能把規模做大。”張欣表示。另一位行業內專家也認為,雖然大小廠商同樣難受,但承受能力各有不同,具有規模效應的公司化解壓力的潛力較大,“在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下,行業內的優勝劣汰將加劇,對優勢企業來說,也許是個做大做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