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內燃機技術進步勇擔企業社會責任
東風朝柴公司1960年建廠,當時的產品主要是農用機械。1973年,企業轉產農用柴油機,更名為朝陽柴油機廠。今天,朝柴生產的“CY”牌柴油機,擁有102、3升、D、燃氣四大系列產品,全系列產品均達國三標準,并已具備達國四排放標準的發展平臺。朝陽柴油機為東風汽車公司、江淮汽車公司等100多家汽車制造企業配套,社會保有量超過150萬臺;同時單機或隨車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超萬臺,海外市場保有量近6萬臺,居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
朝柴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幾個關鍵性的轉折,每一次重大轉折都與技術創新相伴而行。
朝柴的第一次轉折發生在1979年。朝柴研制成功了中國第一臺高速車用柴油機——6102Q型柴油機,在中國發動機史上首開汽改柴、柴油機配汽車先河,從此走上了專業生產車用柴油機的發展之路。
朝柴的第二次轉折發生在1984年。這一年朝柴研制成功第一臺4102Q型柴油機,填補了國內輕型車用柴油機空白。
朝柴的第三次轉折發生在2003年。朝柴引進日產柴技術成功生產QD32柴油機,填補了國內3升高檔柴油機空白,成功進軍乘用車領域。2007年8月,朝柴引進美國萬國公司技術生產的世界級動力——NGD3.0柴油機,與QD32系列柴油機一起,為中國城市多功能車SUV、MPV、高檔皮卡、高端輕卡行業匹配了動力更加強勁的高檔柴油引擎。
朝柴的自主創新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是自主開發。在研學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發,如朝柴的102系列、D系列柴油機;二是產學研聯合開發,如近年朝柴與奧地利AVL聯合開發的滿足國三以上排放法規要求的4102C3系列柴油機;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如朝柴引進日產柴的QD32、美國萬國NGD3.O技術,經消化吸收后實現了再創新。我們認為,這三條路都是可行的,學習、借鑒、消化、創新是朝柴發展創新之路,也同樣是中國發動機企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作為發動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為建設能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是企業的神圣使命,也是企業對股東、顧客、合作伙伴、員工的最好回報。目前,國際上在提高發動機排放標準方面采用的技術路徑有:一種是電控十高壓共軌,二是電控+單體泵,三是電控+泵噴嘴。從國際發動機行業看,在中小型發動機上,三種技術中目前已被大部分發動機企業所采用的是電控+高壓共軌技術,批產能穩定達到歐Ⅲ,加后處理可達歐Ⅳ。在國際上,隨著歐洲共軌技術的成熟,那些在歐Ⅲ階段沒有采用共軌技術的廠家都轉向了共軌;在歐Ⅳ階段,歐洲廠商有90%以上都采用共軌技術。這說明,這種技術是適合發動機減排的未來發展趨勢。
而采用非主流技術路線的發動機有著極大的成本優勢,用戶當然更愿意接受便宜的國三車,這就為這類發動機提供了市場機遇。我們認為,要真正達標國三,不管采用哪種技術路線都不便宜,這是被國際知名企業實踐所證實的。
在產品研發中,朝柴一直堅持真國三,堅持主流技術路線,反對采用國際上已經淘汰的落后技術。建議國內企業選擇能夠支持國內整車技術進步的技術路線,建議國家政府部門對國三排放框定初步技術路線。
嚴格執行標準才能促進產業升級。中國企業不傻不笨,會努力開發自己的燃油系統。反之,如果在執行國三標準中我們對那些假的、套牌的產品放一馬,中國的柴油機行業就會遭受重創。我們希望政府部門一方面要承擔起嚴格管理的責任,另一方面幫助中國企業真正具備自主開發國三以上排放標準產品的能力。當前,國三以上排放標準的發動機核心技術我們尚不掌握,更談不上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汽車的開發。而要完成國三以上排放關鍵技術的自主開發,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協調,采取國家投資、給予政策扶持等措施,幫助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實現國際領先水平排放技術的自主開發,進而實現中國柴油汽車產品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