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繼發布完成車輛上牌的量產車后,新造車勢力進入了新的競爭階段:服務客戶之戰。”
距離李斌所承諾的蔚來ES8正式開始交付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
用戶已經在翹首企盼,作為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多少還是有些焦慮。
蔚來汽車發布的交車時間表
在李斌看來,交車不僅僅代表車有沒有準備好,而是代表服務的開始。這一仗遠比融資和造車要難得多。
造車新勢力打通整個交易環節
3月底,一輛小鵬汽車的量產車在廣州取得了新能源車牌,成為首個完成車輛上牌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緊隨其后,一輛蔚來ES8也在蘇州完成了車輛上牌。
4月初,蔚來汽車曬出首輛獲得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的ES8
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稱,取得新能源汽車牌照,是新造車企業量產車能夠合法進入市場的標志。
這意味著,難產一年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生產資質審批問題,已經無法阻擋新造車企業將產品推向市場。
盡管蔚來和小鵬都在規劃自己的生產基地,但通過與江淮和海馬汽車在制造領域深度合作,這兩家新造車企業,跨過了生產資質審批,搶占了產品量產的先發優勢。
3月底,小鵬汽車1.0量產車型順利通過廣州市交警支隊車輛管理部門審查,正式取得小鵬汽車第一張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除了蔚來ES8將在4月下旬開始交付之外,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通過內部信透露,小鵬汽車量產版G3將于4月26日正式開放公眾預訂,并在今年底之前,開始交付給用戶。
畢福康和戴雷所創立的智能電動品牌拜騰也宣布開放首批1000臺車的限量內訂,起步價約為30萬元人民幣,并計劃于2019年年內上市。
而一直稱“不自建工廠就睡不著覺”的威馬汽車,計劃在4月20日上市,并公布售價。根據之前蔚來的經驗,從試裝車下線,300萬公里測試,到真正開始交付用戶,還需要半年時間。當然,也許自有工廠的威馬汽車,其生產進度會更快一些。雖然自有工廠,但威馬通過收購大連黃海等邊緣車企而繞過了生產資質的問題。
剛剛發布了其首款量產車的愛馳汽車,也在有序推進其生產計劃。他們也將在4月25日的北京上向公眾展示其續航超過1000km的高端電動跑車,據其內部人士介紹,在德國,這輛電動超跑已經收到的訂單。
目前,拜騰和愛馳汽車,也面臨著生產資質的障礙,他們都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申請,一方面也在計劃與傳統企業合作。
服務用戶之戰剛剛開始
盡管承諾了4月下旬開始交付,但這并不意味著焦急等待的蔚來車主們就能在這個時候拿到車。
根據蔚來汽車的規劃,第一批200輛車要先交付給內部員工,一方面確保產品不會出現意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一批車,來檢驗其用戶服務體驗,以確保用戶體驗符合蔚來標準。
何小鵬也對此持贊同的觀點,他公開表示,“1.0量產車型是小鵬汽車關注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重要投入,也表達了我們敬畏汽車制造的嚴謹態度。消費者絕不應該是我們的首批用戶。在交付消費者上市車型之前,我們自己要首先完成對產品的充分使用和體驗。”小鵬汽車公布,目前小鵬汽車1.0量產車已經交付近200位員工。
在蔚來內部,員工可以申請試用兩周ES8,同時,在蔚來APP中頻繁更新的交付信息可以發現,在交付之前,蔚來搞起了一場大規模交車前試駕活動。在4月底到7月中旬,蔚來將陸續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等21座城市,邀請創世版車主試駕。隨后,常規試駕也將面向所有車主開放。
根據首批車主試駕后的反饋,“ES8的制造工藝比之前NIO House里展示的試裝車要高檔不少,之前縫隙過大等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逼格很高。”
據了解,位于北京亦莊的首家蔚來服務中心已經建設完成,正處于培訓階段,并將在量產車交付時正式投入使用。上海的蔚來服務中心也已建成。
位于北京亦莊的首家蔚來服務中心
然而,隨著訂單情況的擴大,李斌的卻越來越焦慮。
原本按照李斌的計劃,蔚來今年僅在幾個一線重點城市布局了服務體系。然而,其他城市激增的訂單,讓李斌犯起愁來。
經過與團隊商議,今年初,蔚來提出了“全面升級和加速城市布局”計劃,根據用戶訂車情況,進一步拓展蔚來全國范圍內的網點布局。除之前公布的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廣州、杭州、成都、合肥、蘇州和武漢十大城市外,又增加了天津、西安、重慶、廈門和長沙等十二個城市。這些城市的篩選均以訂車用戶數量為依據。
除了這22個城市之外,在全國大部分城市,蔚來也部署了用戶服務代表,對接用戶的各種需求。
小鵬汽車近日也動作頻頻,在2018年小鵬汽車將陸續在北上廣深等十幾個一、二線城市內籌建150座超級充電站。目前在廣州首個超級充電站已經建設完成,并于3月份開始投入運營。
根據小鵬汽車的計劃,將在三年內在國內興建1000個超級充電站,鋪設10000個超級充電樁,為車主提供快充服務。同時,小鵬汽車還將選擇性接入超過10萬個第三方充電樁。
小鵬汽車超級充電站
何小鵬表示,未來汽車企業將不再是一家銷售公司,而要轉變成為一家運營公司。
當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陸續進場,如何更好的服務用戶,如何讓用戶產生的數據帶來價值,這場用戶服務之戰,將最終決定未來造車新勢力企業能否真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