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宣布完成30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并與滴滴組建合資公司的車和家,近日又曝出一項重大調整。
日前,車和家創始人李想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確認稱,車和家內部孵化了兩年的SEV項目已經停止,其進軍巴黎、舊金山分時租賃市場的計劃也暫時擱置。同時,車和家位于常州的整車廠,目前正在對SEV生產線進行改造,使其適用于另一條產品線——中大型SUV的生產。
其實,早在今年1月下旬,業內就開始陸續傳出一些有關車和家暫停SEV項目的消息,也有供應商稱車和家取消了給他們的SEV零部件訂單。
同時,SEV項目暫停前夕所引發的人員變動也早現端倪。2月25日,有自稱“車和家實習生”的題主在知乎發文稱,2018年1月上旬,因法律政策等原因,車和家一個項目停止,包括他本人在內的80-100名實習生和一些老員工被辭退。
彼時有業內人士稱,“公司法律政策等原因,一個項目停止”,按照邏輯來推論,應該是SEV項目被砍掉了。
同時,亦有自稱“車和家HR”的答主回應稱,由于業務最近有些調整,部分實習生崗位出現變化,并稱會盡全力做好后續工作。
辭退實習生是小,暫停產品線才是大。作為初創企業,車和家在成立之初,共設計規劃了“一大一小”兩個整車項目,分別生產微型電動車SEV和大型SUV。其中,SEV產品續航約100公里,時速不超過45公里/小時,根據歐洲L6e標準設計。這類車型在國內被稱為低速電動車,由于利益分歧,國內的低速電動車法規難產,一些政府部門明確反對將低速電動車合法化。
此前,李想在一個行業論壇上表示,車和家開始做首款電動汽車產品SEV時,判斷中國的低速車法規最早能在2016年發布,眼看到了2018年了也沒有出來。為了解決入市問題,李想被迫將SEV拿到歐洲去做分時租賃,因為低速車在歐美有路權。不過,這一步李想并沒有堅持下去。
3月22日,車和家宣布與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并組建團隊,為共享出行場景定制生產智能電動車。
對于最終決定關停SEV項目,李想解釋稱,“SEV是車和家為出行場景打造的產品。我們判斷與滴滴合作,比用SEV做出行好10倍。所以從企業戰略上,我們選擇與滴滴合作。”
其還表示,“車和家在SEV項目上的投入,只占今天累計融資額很小的比重,但繼續耗損無疑會讓成本投入和團隊精力分散。”
目前,SEV項目還有一些“善后”工作需要處理。車和家位于常州的工廠,一期投資20億元,規劃了20萬年產能,曾經用于生產SEV,現正在對生產線進行改造,使其適用于生產量產車SUV。而原本為SUV規劃的第二基地,暫時處于停滯狀態。
當與車和家同期興起的一眾初創車企,如蔚來、威馬等,都已經陸續進入量產交付階段之際,車和家首款量產車項目的流產對其造車之路勢必產生不小的影響,除了消耗掉的資金和人力成本,更為重要的是時間爭奪戰的流失。有分析認為,新造車企業集中資本、政策和資源優勢的窗口期,可能到2020年就要關了,屆時補貼退坡,傳統車企迎頭趕上,競爭將更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