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空氣經過增壓器被壓縮后,溫度會升高,這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增壓后的氣體溫度大概會升高多少呢?這個要視乎增壓器的工作情況而定,轉速越高,增壓壓力越大,溫度上升就越大,一般而言能夠上升40-60℃左右,加上空氣本來的溫度,增壓后的氣體已經很燙了。
之所以說中冷器和增壓器是對著干,是因為中冷器會增加空氣阻力,使增壓空氣的壓力下降,導致增壓效果減少,發動機響應變慢,不過這種效應相比起中冷器對發動機提升功率的作用來說,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高溫氣體對發動機的影響主要在兩點:一是空氣體積大了,相當于發動機吸進的空氣又變少了;而第二點更為重要,高溫空氣對于發動機燃燒特別不利,功率會減少、排放會變壞。在相同的燃燒條件下,增壓空氣的溫度每上升10 ℃,發動機功率就會下降大約3%-5%。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好不容易增加的功率會被空氣溫度過高而抵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把增壓后的空氣再度冷卻再送進發動機。而承擔這一重任的部件就是中冷器,中冷器的原理和結構與家用冰箱和空調的散熱器類似。
空冷和水冷
要將空氣冷卻,無非就是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車輛行駛的時候迎面撞進的冷風進行降溫,另一種就是使用水冷。前者的原理和我們家用的冰箱、空調的散熱器是一樣的,就是讓空氣通過一根根管道,增加管道和周圍空氣的接觸面積,然后通過周圍的空氣將其降溫。
水冷則是剛好和風冷相反。就是將一個冷卻器,形狀和原理和風冷的中冷器基本一致放進進氣管道里,讓增壓后的熱空氣流過。而冷卻器里則有冷卻水不斷地流動,從而帶走增壓空氣的熱量。
副作用:發動機響應速度變慢,渦輪遲滯變得嚴重
一般來說,中冷器越大,其內部的氣流損失越小而且冷卻效率也越高,而氣流停留在中冷器內部的時間越長,冷卻效果就越好。不過中冷器就好比增加了進氣管道的容積,增壓器產生的壓縮空氣首先要把這個容積填滿,然后才能產生增壓效果。如果用在渦輪增壓上,直接的表現效果就是渦輪遲滯變得嚴重;即使是機械增壓的機器,也會引起發動機響應變慢。

另一方面,由于增壓空氣必須流過各種管道,因此阻力增加了,其增壓壓力肯定會被削弱一部分。不過這種削弱只是在踏下油門后一段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因為增壓空氣被削弱壓力后會在中冷器到進氣門這段密封的空間內重新建立足夠的壓力,直至泄壓閥打開。因此,最終的表現依然是發動機響應變慢,渦輪增壓的遲滯現象會變得嚴重。
中冷器會使渦輪遲滯更加明顯,可是又不能不裝,因此如何兼顧冷卻效率及壓力維持,是工程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整個進氣管道的容積,降低管道阻力,縮短進氣管路,因此我們看到的中冷器往往都是緊貼發動機,而不像散熱水箱那樣遠離發動機。這樣的話,發動機整體也會更加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