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德國IAA漢諾威國際商用車展上,有這樣一條消息,濰柴與德國掛車制造考格爾簽署意向書,有意進軍國內掛車市場。而在上周,東風商用車與同樣是德國的著名掛車制造商史密斯公司簽署半掛車項目合資合作意向書。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國內兩家企業紛紛聯手德國掛車制造商,很明顯是有意針對國內的高端掛車市場,那么在今天的國內運輸環境下,高端掛車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嗎?
合作先例不在少數大多失敗告終
其實放眼國內的掛車市場,引進國外的技術在國內生產銷售的例子并不在少數。上世紀90年代,德國考格爾就與國內的濟南紅旗合作,生產濟南紅旗-考格爾牌掛車。在當時的運輸條件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就將歐洲主流的邊幫篷布單胎掛車拿到國內來銷售,高昂的價格與理念的脫節導致結果可想而知。但不得不承認,濟南紅旗-考格爾確實為國內引進高端掛車開啟了先例,他們甚至還引進了歐洲流行的交換箱全掛車,小編至今為止在國內都從未見過有物流企業用過交換箱,可以說理念過于超前與不符合當時的國情是濟南紅旗-考格爾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家比較著名的歐洲掛車合資企業就是位于山西的卓里克勞耐商用車廂制造有限公司。克勞耐公司(Krone)是歐洲最著名的掛車生產商,其產品享有“歐洲掛車皇”的美譽,它的商標正是一頂皇冠。山西卓里克勞耐引進的產品與上面提到的濟南紅旗-考格爾一樣,也是邊幫篷布單胎掛車與交換箱全掛車,但無奈市場需求量微乎其微,也就沒有了下文。值得一提的是,到現在為止卓里克勞耐這個品牌仍然存在,而且也還在生產掛車,但產品都是國內市場主流的平板、高欄等產品,以前生產的帶Krone標志的產品已經查不到公告。
歐洲掛車廠在國內除了合資生產高端掛車以外,還有與國內廠家達成協議以技術引進的方式生產掛車。位于江蘇淮安的一家廠商就引進了比利時Stokota牌掛車在國內生產,這款永旋牌軟蓬半掛車是目前在歐洲最主流的物流用掛車。單胎、空氣懸掛、軟蓬一樣不差。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這家廠商的宣傳,但在路上已經有物流公司在使用這種掛車。
尋找機會國外掛車廠不放棄國內市場
日本的掛車大量采用鋁制部件,并非常喜歡翼開箱的設計。比起歐洲風格的掛車,日本作為亞洲國家,生產的掛車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在價格方面,從林福祿好富掛車由于先期生產的產品大量采用了進口件,價格也不便宜,接近40萬的價格與國產高端牽引車相差無幾。
濰柴與東風連手德國兩家掛車制造商,生產的車型除了符合國人使用習慣的普通產品,必然會引進歐洲高端掛車進入國內,軟蓬、邊幫篷布亦或是復合板掛車都有可能,至于全掛車引進的幾率微乎其微,畢竟在目前的國內市場,全掛車對于高速運輸來說是受排擠的對象。
市場潛力大高端掛車市場有待開發
其實從目前的形式來看,國內的高端掛車市場幾乎處于尚未發掘的狀態,這也是吸引國外巨頭來華合資的原因。值得欣慰的是,比起上世紀90年代,國人對于高端掛車的認識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加上現在部分物流企業帶頭使用高端掛車,對于提升企業形象有很大幫助。對于掛車合資企業,目前的投資也是為了以后的市場打下基礎,機遇與挑戰并存。
國內的高端掛車制造商并不多,這次兩家國內著名廠商聯手德國掛車制造商在國內生產,對于它們來說也是一種動力。中集與永強在國內的高端掛車市場上占有絕對的品牌優勢,如何發揚自己的優勢不讓其在市場的大流中衰退,就是廠家接下來要做的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