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順利返回,令所有的中國人都感到揚眉吐氣。出于職業習慣,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們的汽車工業。
先說一個故事吧。據說在某年的“兩會”期間,航天界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取笑”汽車界的代表、委員:“我們的飛船都上天了,你們怎么連一輛汽車都造不出來呀?”我不知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我想,就算它是有人故意編造出來的,那些國內汽車公司的老總們聽了也會噎個半死,無話可說。
是啊,看到“神六”的巨大成功,那些成天宣揚我國汽車工業“底子薄、基礎差,必須以市場換技術”的人,現在還能說些啥呢?在發達國家嚴密的技術封鎖條件下,我國的航天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開發出國際一流的運載火箭、衛星和載人飛船,而我國的汽車事業比航天事業的起步時間還早,成果卻相差如此之大,不能不讓人感嘆。
也許有人會辯解說,航天事業得到了全國上下的通力支持,而汽車行業卻沒有。但我們也別忘了,當年全國人民是如何支持紅旗轎車的,可現在的紅旗轎車,還能對得起我們對它的期望嗎?
不久前,全國乘用車生產企業聯誼會秘書長饒達說了一通很痛快的話。他說:“設計能力低下是發展自主品牌的一個軟肋。這個軟肋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中國人沒有水平,而是技術腐敗,在汽車行業中,技術腐敗特別嚴重。嚴重到不僅整車我們不能設計,連底盤也不能設計,包括一汽、東風這樣的大企業,原來能設計紅旗,后來一段時間什么也干不了。”
饒達先生的話,一言以弊之:“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以前,我不敢批評國內汽車企業不搞自主研發,怕人罵我“站著說話不腰痛”,但饒達先生是汽車界的老前輩,他都這樣說,我想大致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