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汽車于2004年5月在江蘇建成了商用車制造基地。并依托自有的一個技術中心,兩個產品研發部和中大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建了國內大型客車整車陰極電泳涂裝生產線。在技術上擁有完整的焊裝、涂裝、總裝三大現代化生產線和行業領先的自動化檢測設備。
日前,中大汽車正積極尋求合作伙伴。據中大汽車介紹,目前樂意向中大投資發展并尋求合作雙贏的企業已有多家,有的正在洽談中,但議而不決,進展緩慢。中大工業集團公司現狀不允許久拖不前。為快速啟動中大汽車的復產,現擬對外尋求更多的合作伙伴,爭搶時間先機。
中大汽車復產預案:
根據工信部2017年39號文精神,為尋求合作伙伴,特制定復產預案如下:
一、中大的優勢
中大因諸多原因,于2012/2013年停產,一旦恢復生產,中大昔日存在的優勢可發揮重要作用。
1、擁有整車生產資質。中大燕京公司(注冊地:北京)可生產6-18米城市客車和6-12米公路客車(包括輕燃料)并擁有客車和輕卡、中卡、重卡的整車生產資質,這些生產資質集一個企業的更是可貴,有這個資質,可實現千億銷售。
2、擁有傳統客車生產資質。中威公司(注冊地:鹽城)
可生產6-18米城市客車和6-10米公路客車。到目前為止18米城市公交車運行8年,一切正常。
3、擁有純電動客車生產資質。中威公司可生產6-18米
純電動城市客車和6-10米公路客車。中大純電動客車在北京續行500公里,在零下30度低溫環境中正常運行,12米純電動城市公交車在國內進行市場化成功運行5年以上,至今還是全國唯一一家。
4、擁有新能源客車的鋰電池實驗室和生產經驗。
5、擁有5000-10000臺的生產場地和廠房。
6、擁有客車、純電動車的精英研發團隊和技工生產隊伍。
7、擁有較為完整的國內外營銷網絡和相當成熟的售后服務制度模式。
8、擁有著名的“中大”品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大”品牌價值曾列中國500強第79位。中大企業文化曾多次在全國獲獎。
二、操作路徑:
1、設備填補。中威公司目前的廠房完全可以快速投入生產,按39號文件精神和高質量高品位的制造定位,需要對設備進行填平補齊。
2、建立體系。按39號文件,盡快有序地啟動生產體系、營銷體系、論證體系、樣車體系、申報體系。
3、外部溝通。整合優質資源與工信部、與汽車的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與當地政府進行廣泛的溝通和聯絡,盡快形成良好的外部環境。
4、保全資質。39號文件從2017年7月1日起實施。所以申報資料必須在7月1日前把相關的材料報到工信部,同時啟動傳統樣車和新能源樣車的所有準備工作,這樣才能保全資質、進入公告目錄。
5、全面布點。根據投資者合作方的要求,借助京津冀產業布局調整的良機,加快著手中大燕京的布點,并著手全國布點乃至國外布點工作,為3—5年后大發展打下基礎。
6、解決00909問題。
需另行專題研究商談。
三、實現操作路徑的前提
以上方向性的路徑得以認可后,需進一步明確各個環節的具體任務、工作職責、責任人、時間表和保障措施等。但要實施這個路徑還有前提:
1、在“中威”名下有3.4億的銀行貸款和借用的社會
資金(本金),其中:銀行2億,社會資金1.4億。
2、在“中威”名下有4000萬左右的職工的社保、工資需解決。
3、在“中威”名下有1.6億的應付款(供應商)需償還。
4、因原中大的操作精英現都分散在各地,聯絡以后都不同程度的表示愿意返回,所以如新公司的操作開始啟動,需要部分前期資金,確保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以上各項費用系“開門”資金,最好先行墊付,不然的話,各項啟動工作難以開展。墊付的資金可以視為中大暫借(具體辦法可以進一步商討)。投入運行的大致費用為: (1)“開門”費用約5億;(2)設備的填平補齊、試驗場地和檢測、申報公告等約3500萬;(3)申報所需的樣車投入約2000萬;(4)第一年1500臺的流動資金5-7億。即:首期投資須達5.5億以上,以后可分階段逐步達到10.5-12.5億。
四、投入運行的三年預測(萬元)
第一年度:計劃生產1500臺:燃油車1000臺,新能源500臺,(其中出口30%)
第二年度:計劃生產3000臺:燃油車1500臺,新能源車1500(其中出口40%以上)
第三年度:計劃生產8000臺:燃油車3000臺,新能源5000臺(其中出口40%以上)
五、運行后的資金使用和監管
1、方案一:雙方各派財務團體共同監管。
2、方案二:投資方派財務團體操作。
3、方案三:雙方請財務公司操作。
九、中大資產情況簡述
1、部分有形資產。
中大有形資產統計(單位:平方米)
2、部分無形資產
中大名牌、馳名商標、品牌價值、上市公司、企業文化等。
3、部分潛在資產
中大565畝土地中,有近500畝是政府早已確定退二進三的土地,這些土地周邊均已改變“身份”。
2017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