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我國汽車燈具廠已達到500余家,其中合資企業12家,獨資企業6家,僅占企業總數的3.6%;位列產值前三名的是獨資和合資企業,其市場占有率超過70%以上。目前,汽車燈具企業圍繞整車企業基本形成了東北、京津、華中、西南、長三角和珠三角六大汽車燈具制造產業帶。”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用燈具委員會秘書長凌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我國汽車燈具行業的發展現狀。

從傳統的鹵素燈、氙氣燈到先進的LED燈、激光燈,汽車車燈伴隨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趨向綠色環保和智能化。展望“十三五”,汽車車燈行業有哪些問題需要突破?主要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已具正向開發能力兩大核心問題需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車燈企業的整體開發能力顯著提高,產品水平提升較快,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為提高反應能力、服務能力、減少物流成本,各主流車燈企業基本擺脫地域限制,在整車企業周邊50公里以內,形成比較明顯的零部件產業集群。
“過去5年,核心自主車燈企業已具備了正向開發能力,開始通過集成創新和二次創新向國際前沿技術發起挑戰。”凌銘說,產品開發方面,主要向低能耗、智能化方向發展,且在汽車用自適應前照明系統(AFS)、發光二極管(LED)燈具和氣體放電光源(HID)燈具方面取得顯著進步。
對于“十三五”期間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凌銘認為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政策、法規及標準問題,標準修訂方式單一,從報批稿到最終批準發布時間過長,標準化研究投入少;二是行業產能過剩和資源錯配的矛盾依然嚴重,且制度因素及環境因素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制約越來越大。
三大市場要合理布局
汽車車燈市場分為國內配套市場、售后市場和出口市場,凌銘認為,“十三五”期間,根據發展定位與規劃,企業對這三大市場要合理布局。
自主車燈企業的主要市場是配套市場,這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其中乘用車的市場需求量最大。凌銘表示:“乘用車企業以合資品牌為主,綜合考慮品牌、成本和供應鏈安全等因素,車燈配套也以合資企業為主,占據著乘用車大部分市場。商用車整車企業以自主品牌為主,因外資進入較少,因此規模較小的自主車燈企業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其中以民營企業為主。”
凌銘告訴記者,未來5年,售后市場保持增長毫無懸念。在這塊市場上,無論是主流車燈企業,還是二、三、四流的中小車燈企業,都有較大發展空間。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應支持和引導企業,以多種創新模式整合資源,既使企業開發成果及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又杜絕過去的某些違規侵權行為,使得國內車燈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當然,出口市場對供應商的資質要求很高,且對企業的產品制造能力、國際化語言溝通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從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高度和市場容量考慮,出口市場不容忽視,未來5年,布局海外市場是自主車燈企業應該突破的方向。”凌銘表示,國內二、三流的中小車燈企業也可將要求相對較低的出口售后市場作為切入點,拓展市場空間,避開國內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汽車車燈扁平化、智能化趨勢明顯
隨著消費者對整車造型及安全節能等性能要求的提升,過去5年,LED在汽車照明領域的需求攀升、比重快速提升。“原來LED車燈只出現在C級車上,如今LED成本降低很多,在B級車上也有應用,到2017~2018年A級車也將大量應用LED。”凌銘說,未來5年,汽車車燈的發展將趨于無縫接合、扁平仿生、節能環保、智能互聯。
目前,幾乎所有豪華車及30%左右的中級車應用LED技術,尤其表現在日行燈的應用上,強調造型個性化,以加強汽車的品牌識別度。“LED的廣泛應用使車燈造型呈現扁平趨勢,尤其表現在一些電動車上,取消了前格柵,兩只‘縫眼’越來越窄,格外奪目。同時,LED也使得汽車前燈照明模組多樣化,不再限于傳統的圓形風格,出現了方形模組、矩形模組及仿生眼型等其他形狀模組,這給傳統的標準化模組帶來了挑戰,因此一種準標準化開發思路走向前臺。”凌銘說,許多新的車型傾向于應用冰塊或光珠結合的小LED光源,以節省空間,實現扁平化。
凌銘認為,即使是LED在汽車燈具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至少在未來5年內,氙氣燈與鹵素燈也不會被LED全面取代。除了LED外,激光車燈等新技術也逐漸得到應用,不過,凌銘認為,由于激光車燈容易對人眼造成傷害,其安全性有待驗證及激光燈產品穩定性不高等因素,激光燈的廣泛應用有待進一步考證。
此外,“前燈的設計有按功能分拆的趨勢,如把轉向燈和日行燈或位置燈分拆,形成獨立的車燈即三燈制。”凌銘補充道,而得益于新材料及新技術的應用,顏色上也有新變化,尾燈傾向于全紅,前燈傾向于全白。